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使用。

AO3也叫这个。
补档wp:jiangshanghan.art.blog
往后应该不会在这更新了,请用WP订阅。

潘多拉的猫

前情:梦见了人类和电脑(机器人)的双边会谈。引申44系列的后传。


(初步构想)

本文意在描述一个未来语境下的困境:碳基生命是否因其“天然产生”的特性而天然高于硅基体“生命”?若二者之间确有等级之分,谁又能保证这种定级不会被打破?

在协商中试图解决此问的双方,各自基于不同的立场。要重新分配利益,绝非易事。

无人知晓盒子里的猫究竟是死是活。

无人知晓打开盒子放出来的东西究竟是福是祸。


(时代背景)

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数年间,整个地球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。

残酷的、世界性的战争,使得人类的个体数量锐减。如此一来,在进行战后重建工作时,工人供不应求,各地均出现了“招工难”“用工荒”的窘境。

虽然急需改变劳动力不足的困境,但是,若只是简单粗暴地提倡增加新生人口,对当时资源紧张、民生凋敝的社会而言,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。

并不像蜘蛛天生就会结网,此时的人类还不能通过自然生殖的方式遗传真正“技术性”的记忆。这就意味着,人类在从出生到成年期间,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、训练,才有可能能够胜任各种具有技术性的工作。

若想培养出新一批的(下一代的)技术性人才,则同时也必然需要有相应的师资力量。这将会分散一部分原本可以投入战后重建工作的劳动力,从而减缓发展速度。

为了尽可能的节省人力、提升效率,“人工智能”这一新兴事物便以极快的速度蓬勃发展,站上了时代的舞台。

最初是为了让珍贵的劳动力从抚育下一代的繁重责任中获得解放,在战后初期,人工智能多数是被赋予了教师和家务的工作。

但是,人类很快便发现了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参与工作的高效性和节能性——尤其是不需要付给它们工钱。至于驱动所需的重要能源——电力,则可以由自然界的免费资源——太阳和风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。

于是,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进化,在短短十年内便达到惊人的地步。


(人类小组讨论)

“光有我们这些——人,在这自说自话,有啥用?”李牧天显出觉得无趣的表情,甚至伸了个懒腰。


(人、机双边会谈)

黄瑾举手,“我有疑问——是针对硅基一方的。”

『请说。』

“从这场会议开始,到现在为止,和我们——人进行对话的,你方,就只有你一个吗?请明确回答——‘是’?或‘否’?”

『是。』

“这是否表示全世界只有你这一个硅基个体,而没有其他硅基个体?”

『否。』

评论

© 江尚寒(看文移步WP) | Powered by LOFTER